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继中秋节之后的又一传统节日。重阳之意源于《易经》,《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古人认为“九”与“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因此,重阳节被当作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历史演变: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说明魏晋时期已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代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明代,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重阳节的风俗依旧盛行。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相关典故:
孟嘉落帽
东晋初年,中书令庾亮出镇江州,闻当地才子孟嘉之名气,召他为从事,佐理军务。庾亮死后,征西大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他见孟嘉待人谦逊而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 一年的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登高赏菊,并在山上设宴欢饮。突然一阵无头风扑面吹来,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举杯痛饮。桓温见了,暗暗称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声张。 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有人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桓温看后觉得很有趣,想乘酒兴调侃奚他一番,便把纸条压在帽子下。孟嘉回到座位时,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拿起字条看了一遍,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写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白衣送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名作欣赏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 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