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二四七):宋·朱熹《次韵雪后书事》诗(续完)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247):·朱熹《次韵雪后书事》诗(续完)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二

[宋]朱熹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莫为姬姜厌憔悴,论文把酒话偏长。


网友守望杏坛问:求教先生,这首诗尾联的前半句该如何理解? 

钟振振答:最后,我们来考察一下朱熹此诗的创作时期。

·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一《绍兴十三年癸亥》曰:“十四岁。春三月辛亥,丁父韦斋先生忧。”又引宋·袁仲晦《朱子年谱》曰:“当韦斋疾革时,手自为书,以家事属少傅刘公子羽,而诀于籍溪胡宪原仲、白水刘勉之致中、少傅之弟屏山刘子翚彦冲,且顾谓先生曰:‘此三人者,吾友也,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韦斋殁,少傅为筑室于其里第之旁,先生遂奉母夫人迁而居焉。”

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三月,朱熹十四岁(古代以人出生便为一岁,如按今天的算法,朱熹当时的实足年龄为十三岁),父亲朱松(号韦斋)去世。朱松病危时,亲自写信,将家事托付给刘子羽(子羽后来累赠少傅),与胡宪(字原仲,号籍溪)、刘勉之(字致中,号白水)、刘子羽之弟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诀别,且对朱熹说:“这三位都是我的好朋友,学问有渊源,我很敬畏他们。我死了,你去他们那里,把他们当父亲,听他们的话。”朱松死后,刘子羽在自家宅第的旁边替朱熹母子造了房子,于是朱熹便和母亲迁居到崇安去了。

从这一年起,朱熹就在刘子羽、刘子翚兄弟身边生活、读书了。从理论上说,也开始有机会认识刘氏兄弟的叔父刘韫了。不过,那时朱熹还在少年,刘韫应该还在外地做官,也难得回家乡,因此,他们究竟是何时相见、相识并开始有诗歌往来的,都难以确定。想来,总得等到朱熹成年以后吧。

朱松去世时,朱熹的妹妹才五岁。推算起来,她应生于高宗绍兴九年1139)。她二十一岁时嫁给了刘韫之子刘子翔,那一年应是绍兴二十九年1159)。她比朱熹小九岁,那一年朱熹刚好是“三十而立”。即便此前朱熹与刘韫还不相识或还不熟悉,那么,至迟在妹妹嫁入刘家后,朱熹总应该与刘韫相识或熟悉起来了(参见朱熹《刘氏妹墓志铭》)

朱熹是绍兴十八年1148)考中的进士,时年十九岁。二十一年1151),铨试合格,授官泉州同安县(今属福建厦门)主簿。二十三年1153)到任。二十七年1157)罢任归。此后,他一再辞免朝廷的召赴与官职任命,在崇安侍奉母亲,并著书立说。直到孝宗乾道五年1169)母亲去世,他将母亲安葬在邻近的建阳县(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筑寒泉精舍为母亲守墓,才离开崇安。那一年,朱熹已四十岁了(据清·王懋竑《朱子年谱》)

《晦庵集》卷三与刘韫唱和的那八九十首诗,编次在最前面的一组十首,题曰:“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诗里写到了刘韫新建的豪宅刚落成不久:“闻公落新宫,户牖不可数。”当作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刘韫自知兴化军任被言官弹劾,罢官回乡以后。

隆兴二年,朱熹三十五岁。自此年起,直至乾道五年1169),有五年时间,朱熹与刘韫两人都在崇安。朱熹《晦庵集》中与刘韫唱和的那八九十首诗,包括我们讨论的这一首,应当主要是这一时段的作品。

在前几天的“答疑”中,我曾说此诗“大概率”是次韵刘韫之作。其所以不敢说死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诗中“故人”二字,还吃不准它只能用于同辈呢,还是也可以宽泛地用于“忘年交”。毕竟,刘韫要比朱熹年长一辈!但朱熹次韵、和韵刘韫之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在题目中称刘韫为“秀野刘丈”,明显是晚辈称呼长辈的口吻;而大多数的诗题却径称刘韫为“秀野”,又仿佛是用平辈的称呼。如此说来,似乎以“故人”称刘韫,也不算“大不敬”吧。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晦庵集》的编纂者误将朱熹次韵他人的少量作品编在了次韵刘韫的众多作品之中了。但《晦庵集》的编纂者是朱熹的儿子朱在,其所编次,应当比较严肃、认真,总有它的依据,出错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在线人数:787今日访客数: 12224今日页面浏览量: 28096总页面浏览量: 75341052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