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讯息
黑龙江、湖南两省诗词协会和深圳市长青诗社到访中华诗词学会

发布时间: 来源: 阅读:
分享到

11月5日,黑龙江、湖南两省诗词协会和深圳市长青诗社到访我会。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常务副会长林峰,副会长高昌、刘庆霖、张存寿、周达、何江,秘书长杭中华,办公室主任武立胜、副主任薛玉忠热情接待并与各代表团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长胥春丽、驻会顾问陈修文、会长助理沙闯和高树源一行四人组成的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代表团;会长蔡建和、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周立一行两人组成的湖南省诗词协会代表团;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长青诗社社长高源,长青诗社党支部书记兼执行社长周兴海、执行社长陈显赫、副社长黄栋梁和罗先明、副秘书长吴文胜一行六人组成的深圳市长青诗社代表团,出席了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首先就《“十五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听取了各单位意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制定的《“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作为阶段性工作纲领,对于破解中华诗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当代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制定“‘十五五’规划”,对于纠偏补缺、巩固成果、深化发展非常必要。发言中,各单位就端正创作导向、激发基层活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作品质量,以及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中华诗词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建议。


蔡建和发言


蔡建和会长在介绍湖南深厚的湖湘诗词底蕴与历史传承传承后,重点汇报了省诗词协会的工作和发展情况。他说,近来年,湖南省诗词协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党建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确保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推动了湖南诗词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按照“凝聚诗词湘军、打造创作与评论两轮两翼”的思路,坚持“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理念,利用知识普及、丛书编纂、诗赛吸引、研讨驱动、文旅融合、区域合作、交流借鉴等方法手段,创作了大量诗词精品,为诗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胥春丽发言


胥春丽会长汇报说,近年来,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坚持正能量,以抗联精神、铁人精神立会,为诗词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将诗词文化切入企业链条,融入旅游事业,为龙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紧抓诗教主线,发力推进中华诗词传承、普及和发展;确立精品意识,坚持“以活动增活力”,通过诗词活动催生诗词精品;强化中日汉诗文化交流,彰显中华诗词魅力和文化自信;号召诗人把做人做事做诗统一起来,担当社会责任,提高诗人修为。胥春丽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华诗词学会的总体规划,锚定省委文化强省的目标,全力推动黑龙江省的诗词工作向更深更广更高层面发展。


高源发言


高源副会长在发言中首先代表郭杰会长汇报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自今年3月8日换届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做法特点和工作成效。尔后,汇报了长青诗社的总体情况。他说,长青诗社自1986年创立以来,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组织架构;坚持以“大赛事带动大发展”,打造了“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助残杯”“屈原杯”“梧桐杯”“鹏城七月红”“建安杯”“南越王杯”“荔枝杯”“女诗人诗赛”“柳宗元诗赛”等特色赛事,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赛事体系;利用编辑《深圳长青诗存》《深圳长青诗话》《深圳长青诗教》系列丛书,创办《长青诗刊》《南方诗词评论》系列刊物,成立诗词研究院,激发了长青诗人的创作和研究热情,推动了诗词文化的广泛传播。通过多年接力式打造,长青诗社不断壮大、逐步成熟,成为民间诗社的“现象级存在”,为民间诗社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


周文彰讲话


最后,周文彰会长讲话,他说,听了黑龙江省诗词协会、湖南省诗词协会、深圳市长青诗社的工作汇报,感到你们工作成绩很大,非常欣慰。五代会以来,诗词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和优异成绩,是各单位会员以及像长青诗社这样的自创社团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会员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诗词学会和诗词工作,是“大文化”当中的“小领域”,但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诗人的坚守与传承,有了你们的不懈奋斗,才使得这一“小领域”在“大文化”中得以闪耀独特光芒。中华诗词学会将与大家一道,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领会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动诗词创作贴近时代、反映民生、抒发真情。同时各级诗词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扩大群众基础,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积极投身诗词事业,让中华诗词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武立胜摄影、报道)

在线人数:1589今日访客数: 84871今日页面浏览量: 368473总页面浏览量: 172503304

办公室:(010)66110906会员部:(010)66110720  (010)66110906理论评论部:(010)64029139诗教部:(010)66519540培训部:(010)66156739网络信息部:(010)66079545账务室:(010)66081124

学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三楼中华诗词学会 邮编:100007 京ICP备190444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7号

《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发行部:64068289编辑部:64068468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二楼《中华诗词》杂志社;邮编:100007投稿电子邮箱:zhscbjb@163.com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